www.yuan-jian.cn 昨天,一条“全市各区县街道陆续开展阶梯式小区闭环措施,执行48小时核酸1-2次检测……发现阳性小区执行2+14天隔离,发现阳性密接2+12”的消息在圈群传播。还有传言称,“上海实施地毯式筛查,每个居住地都会轮到48小时封闭,做二次核酸检测,如检出阳性,再封闭12天”,并附上了一张“今晚十二点封小区重点区域清单”。不少市民对此表示焦虑,这是真的吗? 对此,上海发布在留言区回复了市民问询: 经询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(简称“市防控办”),所谓“阶梯式小区闭环”“全市48小时封控”“地毯式核酸”均为不实消息。 上海辟谣平台核查时发现,这些所谓通知其实都是“旧闻”。其中,关于“阶梯式闭环管理措施”曾于今年3月一字不差地出现在部分自媒体的文章中。而“上海将实施地毯式筛查”的言论及“今晚十二点封小区重点区域清单”,经有关部门溯源调查,也非官方文件,曾于今年4月在互联网上传播。事实上,有网友主动指出,该清单行文粗糙,还有别字,如将浦东北蔡写成“北菜”,可信度不高。 近期,上海的确有部分街镇已经发布了核酸筛查或临时管控通知。今天早上,今日闵行发布“告居民书”,通知将于6月11日上午开展全区全员核酸,采样时段实行封闭管理,采样结束后即解除封闭。此外,包括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、徐汇区湖南路街道、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等的部分区域均实行临时管控,相关区域内所有人员需足不出户,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。经向属地部门了解,以上措施均为不同区域根据属地疫情发展情况而制定,并非全市性统一安排的一部分,也并非部分网友所解读的所谓“黄浦、徐汇、静安一起封7+7”。 发现感染者,为何需要迅速及时隔离?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副所长潘浩表示,在通过细致摸排找到感染者、密接、次密接后,要快速阻断传播,防止疫情扩散,这些措施突出一个“严”字。 “首先要对风险人群进行管控,迟一分钟管控,他就可能多一分钟和外人接触,就可能多出一个密接,所以要尽早管控,同时进行核酸筛查。”潘浩说,不仅风险人群需要管控好,存在风险的场所环境同样需要管控。对于相关场所,比如感染者所居住的房屋和工作场所,要第一时间进行封闭,对环境进行核酸采样和检测,确认场所环境是否被病毒污染,还要落实终末消毒,确保消毒后环境干净安全。 隔离,是阻断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方式。潘浩解释:“隔离是指把一些具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,或者潜在的病人,安置在一个相对特殊的场所,从而避免周围人和他接触,同时对这些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,从而达到切断传播、切断疫情扩散的目的。” 潘浩说,传染病防治中隔离传染源是最经济、最有效的办法。因为感染者和风险人群毕竟是少数,在大部分人都未感染的情况下,只需要将少部分人员隔离起来,不让他们和周围人群进行接触,这样就自然切断了人际之间的传播,防止疫情扩散。 同时,隔离传染源也是为了保护他们。处于隔离期的人员,一旦出现了诸如发烧、咳嗽、咽痛或者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,疾控人员就可以快速对他们开展一定频次的核酸检测,明确他们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,从而进行下一步治疗。 发现感染者如何处理?发布会曾回应 在6月7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明确,目前根据防控方案要求,本市对划定为疫情中风险的地区,实施14天封闭管理,人员足不出户,服务上门,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。 根据疫情形势、防控需求以及阳性感染者相关场所轨迹等,必要时可采取区域核酸筛查、风险人群排查管控、环境清洁消毒、人员外区转运隔离、聚集性活动限制、公共场所管控、公共交通限制等防控措施。 对阳性感染者、密切接触者等人员轨迹所涉及场所,虽然没有划定为风险地区,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综合研判,也可实施相关管控措施,比如“7天封闭管理+7天自我健康管理”,比如“2天封闭管理+12天自我健康管理”或“14天自我健康管理”,其间开展相应频次的核酸检测。 同时,根据疫情防控发展情况和趋势研判,动态调整相应防控措施。也希望广大市民继续给予理解和配合。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上海发布、上观新闻、上海网络辟谣、话匣子等 责任编辑:陈敏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