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南星 图/来源网络,与文章无关,侵删 知乎上,有人提问:“什么样的人生最失败?” 有个高赞回答:“过现在的生活,不是在纠结过去就是在担忧未来,于是我们过不好现在,也过不好未来。” 俗世凡尘中,太多人被情绪绑架,每天沉浸在对过去的自怨自艾和对未来的惶惶不安中。 而生命的价值就在当下,就在此时此刻。 放下过去,可以心情愉悦,轻装前行。 不畏将来,可以眼含希望,大步前进。 就如同曾国藩说过的:“物来顺应,未来不迎,当时不杂,既过不恋。” 人生如行路,虽有一路艰辛,却也有一路风景。 与其瞻前顾后,不如痛快地欣赏眼前的风景。 过去已逝,不后悔 一行禅师在《活在此时此刻》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: 一个越战老兵的部队遭遇埋伏,许多战友被杀害,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活了下来。 为了报复,他在战友们被杀害的村子里设置了陷阱,将毒药放到三明治里,扔在了村口。 很快,几个孩子发现三明治并吃了下去,中毒后的孩子开始哭喊,痛苦不已。 因为地处偏僻,没有救护车,没办法及时送到医院抢救,父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痛苦地死去。 孩子们凄惨的死状一直浮现在老兵眼前,哪怕他回到美国也无法忘记。 他一直心怀愧疚,无法原谅自己的行为,哪怕母亲安慰他战争就是如此残酷,他依然不能释怀。 后来,一行禅师建议他多去帮助穷苦的孩子们,在这个过程中,老兵渐渐得到救赎和治愈。 思想家歌德曾说:“一个人总是喜欢把过去的痛苦反复咀嚼,因此才会更加痛苦。” 狂风暴雨终会过去,痛苦与苦难也将变为历史。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释怀与放下,若一味地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,只会无端地消耗自己。 英国前首相劳合·乔治有随手关门的习惯。 有一次,劳合·乔治和朋友一起散步,每次他们经过长廊里的门时,乔治总是回身将门关上。 朋友非常不理解,于是他问乔治为什么每次走过大门时都要把它关上? 乔治微笑着说: “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。你知道,这是必须做的事。当你关门时,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,不管成败还是荣辱。放下这些后,你的人生就可以重新开始了。” 经受了风雨,走出了泥泞,身上自然会沾染泥水,心中自然会留下酸涩。 如果总为流逝的过去感伤不已,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。 追悔过去,就无法享受当下;丢失当下,又去哪里寻找未来。 正如俗话所说:“一直懊悔耽误火车的人,肯定也赶不上下一班火车。” 《百年孤独》中有段话: “我们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,回忆就是一条单行道,只能前进不能后退。所有的回忆都是过去式,无论曾经多么耀眼,无论你多么强烈地向往着,时间也无法倒流。” 人生无常,事事难断。 好好珍惜当下遇见的,努力释怀已经错过的,然后微笑着踏上人生的另一段旅程。 只有放下过去,才能迎接新的未来。 当下未过,不纠结 《五灯会元》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: 有源禅师去拜访慧海禅师,请教打坐参禅之法。 慧海禅师说,最好的打坐参禅之法就是“饿了就能吃饭,困了就能睡觉。” 有源禅师不解,如此做法与普通人有何区别? 慧海禅师说,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,有种种思量;睡觉时不好好睡觉,有千般妄想。我能好好吃饭睡觉,自然与他们不一样。 生活中,很多人身体活在当下,内心却一直徘徊在过去与未来,他们总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瞻前顾后上。 一行禅师在《活在此时此刻》一书中这样写道:“当我们深深融入当下,就知道怎样连接过去与未来;当我们知道怎样更好地把握当下,就能疗愈过去、改变未来。” 所有事情都只能在当下,发生在过去的是回忆,发生在未来的是期待,过去和未来只是时间概念而已。 过去已逝,不会再回来,未来还未到,也无法掌握,只有当下可以把握。 汉宣帝时期,大臣夏侯胜和黄霸因反对汉武帝的“庙乐”升格,被逮捕下狱,判了死罪。 夏侯胜性情耿直,受此大辱,不免心灰意冷,在狱中整天郁郁寡欢。 黄霸性格豁达,对生死之事看得很淡,他利用难得的机会向夏侯胜请教学问。 夏侯胜苦笑:“咱们都犯了死罪,不知道哪天就要被皇上处死了,现在学习经典能有什么用?” 黄霸却说:“子曰:‘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’人应该活在当下,抓住现在,学有所得,心有所悟。今天就是快乐的,何必管虚无缥缈的明天呢?” 夏侯胜听后大为感动,于是他稳住心神,耐心讲解《尚书》,黄霸盘腿而坐用心听讲,两人不分昼夜地讲学,每当讲解到精妙处,还能仰天大笑。 作家林清玄曾说:“当我们活在当下时,才能丢掉忧愁的过去和恐惧的未来;当我们不再忧愁过去,不再恐惧未来,我们才可以真正享受自由。” 静心享受当下的美好,这份美好就会发酵,生出更多的美好。 当我们忽略当下的美好时,这份美好便会贬值,最终一文不值。 认真活在当下,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。 未来尚早,不忧惧 庄子说:“来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也。” 人总是忧虑未来,就会终日愁眉不展,心绪郁结,羁绊住前进的脚步。 大师丰子恺曾讲过一则趣闻。 有一次,大批日军将要进攻上海,很多人都四处逃命,丰子恺一家也不例外,他们要逃到租界里。 安全抵达后,丰子恺问儿子华瞻害怕逃难吗? 没想到,华瞻不但不害怕,反而说很喜欢,丰子恺很奇怪孩子为什么喜欢惶恐不安的逃难。 原来,孩子一直很喜欢坐汽车,平时难得有机会。 在逃难时,大人不会在意车费,只要能雇到车就好,所以平日很少坐汽车的孩子可以坐个痛快。 同时街上的行人你来我往,不停奔走,就好像是舞台剧上的演员一样,很吸引孩子的目光。 丰子恺听完孩子的讲述,不由得暗自惊叹,原来孩子的心境才是最值得学习的。 大人忧虑困扰的逃难,在孩子看来就是一次奇妙的旅行,可以做大车、看轮船。 每天忧心忡忡、焦虑不安,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,不如放下烦恼,踏实做事。 村上春树说过:“纠结当下,忧虑未来是没有必要的,当你的经历足够丰富时,眼中所看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。” 曾看过这样一则消息: 一男子轻信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谣言,所以他无心工作,整天考虑怎样花掉自己的11万积蓄,怎样快乐地度过最后的日子。 表面上他每天都逍遥自然,实际上他因为世界末日而苦恼不已。 最终,女友实在无法忍受他如此不堪的状态,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离开了家,自己跑回了娘家。 这时,他才幡然醒悟,原来人生最重要的不在未来,而是在当下,珍惜眼前人,做好当下事。 人这辈子,时常担忧未来,害怕未发生的事,因此就会对人生迷茫彷徨。 但是世事无常,明天会发生什么,谁也说不清。 真正成熟的人,都怀着一颗恬淡坦然的心面对每一天。 将自己的分内事做好,未来自然会给你一个圆满的交代。 弘一法师有首诗: 过去事已过去了,未来不必预思量。 只今便道即今句,梅子熟时栀子香。 我们的人生,由每一个当下组成,不留恋过去,不计较未来,做到清明、快乐、放下的时候,就抓住了人生。 看过这样一段话: “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,任何人都不可能重新来过、重新选择。不管你多么虔诚地沉浸在对失去事物的惋惜与痛苦之中,也于事无补。” 与其让自己沉浸在无法改变的过去,深陷无法预知的未来,不如好好活在当下。 既过不恋,未来不迎,是一种心态。 物来顺应,当下不杂,是一种修养。 不怀念过去,不畏惧将来,努力过好现在。 如此,内心方能清朗宁静,不负此生。 汕头亲子鉴定 http://www.gdhuam.com/ ![]() |